三尺讲台播种,他用真心、热心和爱心培育出一大批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
三十余载耕耘,他凭求真、求实和求新探索出一整套特色专业的教学方法。
他是普通的人民教师,学生们叫他“潘老师”、“大家长”、“潘老大”;他是专业建设的领头羊,用对育人的坚持完成了对于特色实践教学和学科精品课程的拓荒。
他就是热博rb88体育官网电机及其控制研究所的潘再平教授。
“三心”级的好老师
“时间去哪儿了”?潘老师从1982 年于热博rb88体育官网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母校留任担任教师。3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三尺讲台,先后主讲过“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气控制技术”、“机电运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等14 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岁月让他从当年帅气的年轻小伙升级成了广受师生欢迎的“萌叔”,更将他讲授的课程历练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三十多年的时间都融化在了潘老师“三心”级的育人当中。
“真心”潘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永远掌握着主动权: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举手示意,打断重来。学生不懂的问题,潘老师就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举例类比,直至所有学生听懂为止。课下的作业,潘老师更是真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并依据每位同学的不同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考核标准。潘老师总是想尽办法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采用讨论教学的方式,设立专题报告课,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活跃课堂的气氛,让枯燥深奥的专业课程充满了活力。殊不知,这样看似轻松的课堂教学,背后凝聚了潘老师多少个深思的日夜。日常教学之余,潘老师还担任了电力电子技术远程教育的主讲教师。远程教育与面授不同,没有了面对面的交流,理解更加困难,加之远程教育的学生因为工作等原因,学习时间有限,使得课程的入门变得非常困难。为了帮助远程学生更好地学习,潘老师就细心地将教学视频和课件整合,并搜集相关学习资料,经过梳理形成层次结构以后再提供给同学们,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如今,在潘老师的不懈努力下,远程教育《电力电子技术》已经成为远程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潘老师自己看来,每一次课堂上真心的付出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未来成才的巨大助力,因此无论授课的形式如何变化,对待课上的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真心关注都不能变。
“热心大家长”——对于同学们来说,潘老师不仅是一位真心倾注教学的好教师,更是一个亲切和蔼的“热心肠”。“您好,请问潘老师在吗?”这大概是潘再平老师每天听到次数最多的话了。有学生对选专业很困惑,会来找潘老师咨询;有学生要出国交流,会来找潘老师推荐;有学生需要事务申请,会来找潘老师签字……在学生眼里,潘再平老师就是他们在学校里的“大家长”。有一次,一位校外保研到浙大的同学希望能够在暑假里提前进入实验室适应科研环境,但是由于还没入学,日常的衣食住行都很不方便。潘老师听说以后立即帮助这位同学解决了住宿问题,并且联系了自己带的一位研究生帮助照顾这位同学。这位同学在潘老师的帮助下不仅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还最终成为了实验室里科研学术的带头人。直到毕业这位同学都对潘老师十分感谢,他一直说:“要不是当时潘老师的热心帮助,我的研究生生活绝不会像如今这样一帆风顺。”还有一次,一个参加海外交流的同学在学分认定和转换的过程中错过了一门课程,按照正常流程处理很有可能需要延期毕业。这位同学情急之下直接找到了潘老师,潘老师在了解清楚情况以后,认为是当时政策本身的局限性导致了类似事件的发生。于是他就带着这个问题积极地跟系里老师讨论,最终潘老师的“热心肠”不仅帮助同学解决了问题,更为院系相关管理政策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爱心潘老大”——“教育的过程仅仅依靠教育者满腔的真诚和单方面的热心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在“潘式爱心教育”的信条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鼓励比批评更有效”。曾经潘老师所带的一个研究生考试没有及格,他心里一直担心会被潘老师批评。可当潘老师知道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帮助他分析了考试失利的原因,鼓励他在接下来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不要因此而灰心丧气,要多看、多想、多问,多和老师、学长交流。这名同学在潘老师的鼓励下,最终成长为了一名动手能力很强的“高材生”。“潘式爱心教育”的温暖还在于潘老师对于学生身上闪光点的发掘,曾经有一位潘老师负责指导毕业设计的同学,本身对计算机很感兴趣,编程技术很好。于是潘老师就和他一起探讨毕业设计方向,最终这位同学的毕设内容就是现在电气学院使用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前身。对此,潘老师说:“虽然这个课题和我们电控这个专业来说,没太大关系,但是对这个学生不一样,做这个课题对学生的发展有好处,那么这个研究课题就是有意义的”,后来这位同学也在潘老师的推荐下转到计算机学院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成长为编程领域的人才。
“真心付出,做对学生成长有意义的事;热心相助,帮学生解难解之忧;爱心满怀,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喝彩”,这就是这位“三心”级的好老师三十余年来始终不变的信念。

三十年的“求索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潘老师在教育求索的道路上一走就是三十多年。他用自己的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探求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岗位上,潘再平求真求精的态度给周围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电机相关实验基本都属于强电环境操作,因此潘老师的实验课上尤其注意实验安全的教育。为了避免学生实验操作发生危险的可能,他不仅在课堂上一再提醒同学,还会带着实验助教一起在每次实验课前提前做一遍实验,检查一遍实验平台,杜绝实验上的安全隐患。实验课程中,更是要在合闸上电前对每一个实验组的接线进行检查。除了授课以外,潘老师在自己的科研工作当中也是秉承“精益求精”的原则。在他主持参与的多门课程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他总会在制版印刷前反复校对,不放过丝毫的错误与疏漏。学生交到潘老师手中审核的论文,潘老师更是会逐字逐句的阅读,从语法到拼写,从格式到排版,潘老师总会给出自己详细的批注和修改意见,这也使得潘老师指导的研究生总是能够发表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而当成果收获时,潘老师总是将最大的赞誉留给了学生。
“教育的内涵,一在‘教’,一在‘育’。”潘老师不仅在教学科研上求真求精,更在育人管理上求是求实。对学业评价、考试挂科、成绩评定等教学事务更是绝对不允许出现一丝一毫的马虎。曾有一个大三学生找到潘老师,希望潘老师可以帮他在的实习表上签字,这样到时他再在单位盖个章后就可以轻松了事了。可出乎他意料的是,潘老师在他的实习表上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且认真说明道:“这个实习单位与电气专业及你的就业去向毫无关系,而按照学院规定,专业实习的内容必须与本专业相关,学校这么做也是希望你们在毕业之前能有一次真正接触实际专业岗位的机会。所以这张实习表我不能帮你签字。”诸如此类的看似不通情理的事件还有很多很多,而潘老师每次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绝不会因为“人情”的原因而有丝毫动摇。这也正是对热博rb88体育官网求是精神的执着!
对于“教育”一词的独特理解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也让潘老师在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中抓到了求新求变的机遇。尤其是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潘老师针对本科生教学计划分散,专业课程多而不精的弊端,联合学院其他教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进行了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提出“1 个平台、2 个强化、2 个关系、1 个目标”的改革思路,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教育部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时,潘老师还主持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率先提出实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极大的提升了本科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方面,潘老师一方面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另一方面潘老师主张开设通识课程、电工大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在实现宽口径培养的基础上,保证了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及实用性。为满足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要求,潘再平老师还主持研制了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得到全面推广的DKSZ 型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机控制系统实验装置,满足了创新研究型实验教学的需要。该实验装置都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并在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国内外800 余所大专院校推广使用,促进了全国各校有关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工作,受益学生数十万。不难看出,潘老师三十余年来不断求索,坚持创新,凭借求真、求实、求新的态度,已然拓荒出一条教育的“求索之路”。
“潘老大”已经年近花甲,但是他依然葆有一颗年轻的心态和良好的体魄。“潘老大”大在胸怀,大在学识,大在气势,大学时代是校足球队主力队员的他依然喜欢在球场上挥洒汗水,依然拥有为梦想奋斗的雄心,依然能够和同学们一起追求真知。他用真心、热心和爱心在三尺讲台播种下青春的希望,用求真、求实和求新的三十余年光阴书写下教育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