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哪个没有梦的民族可以强大,哪个没有梦想的政党可以繁荣?自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中国梦”的说法在媒体坊间不胫而走,引发了一波波激烈的讨论,如同一声春雷在人们心中炸响。今天,电气1001班党支部的成员们共聚一堂,就个人与家国的梦想畅所欲言。
“中国梦”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更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言辞,它从历史中走来,到人民的生活里去,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之中,又在遥远的地方等待炎黄的后人去寻觅。支部的罗远荣和宋俊杰两位同志遴选了许多近现代史上的画面与人物,其中有鸦片之耻、甲午风云的不堪往事,有奋发图强、改革开放的宏伟华章,娓娓道来,令人侧目。我们可以从那些人的身上看到,无论“埋头苦干”还是“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或是“舍身求法”的人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回收过去,是一个个中国人,挺起了一个个个人的中国梦乃至整个民族的中国梦的脊梁。
放眼当下,“中国梦”的话题让我们感到亲切,感到励志,但也感到不安,感到不足。党支部的刘开乐和张高同学将“中国梦”带入真实的社会,他们展示了一段段来自不同人群的关于中国梦的理解和自己家乡在中国复兴之路上的磕磕绊绊,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原来中国梦就在我们身边,它那么近,但成功之路还是要历经艰险。
看罢四位同志带来的展示,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国梦”这三个字貌似浅显,但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那是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有的人觉得这是家人的期盼和向往,还有的人将这三个字寄托给了下一代,希望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一个民族的梦,是由千千万万个个人的梦组合在一起的,但又绝不是简单的总和,而是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的细节体现,这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所在。何谓中国梦?代表班级参加“青春、使命、中国梦”演讲比赛的何刚同学总结得好,个人通过实现自己最大价值的同时把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就是每一个人的中国梦,对我们来说就是应该树立一种理想与责任,态度与信仰。
关于个人的远大志向,我们可以在典籍中找到许许多多的痕迹:庄子在《逍遥游》里写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曾用四句话来概括何谓“士”的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热烈的讨论后,于洋同志总结说,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千千万万个人团结在一起,就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这洪流就是个人的梦、民族的梦、中国的梦!每一位党员首先要有自己的远大理想,有光彩照人的青春,才有资格谈中国梦,才有资格为民主、法制、公平等中国梦的细节去奋斗。